- 本週日本商業大小事:Outlet不再只是血拼中心 | 好市多美食在便利商店 | 央行繼續貨幣寬鬆政策|
- 《本週日本商業大小事》企業沒賺錢為什麼還要降價呢 | 公廁商機博取眼球的廣告藍海 | 渡假村也可以打工交換住宿哦
- 《本週日本商業大小事》中華食堂日高屋人氣原因 | 沖繩將有望成為亞洲夏威夷 | 日本企業選出2023年代表漢字
- 《本週日本商業大小事》 謝絕生客的店 | 可美容又可買菜的便利店健身房| 超乎想像的體驗型福袋
- 《本週日本商業大小事》 日本王子Nepia不再賣嬰兒紙尿布了 | 日本將發展智能隱形眼鏡 | 便利店健身房chocoZAP比超商更利害
- 《本週日本商業大小事》 美金兌日元逼近突破1:150| 愈來愈窮的日本人小確幸 | 無印良品旗鑑店REOPEN的獨家服務
大家跟著密斯行行,一起來關心本週的日本商業大小事吧!首先,第一則介紹自動駕駛WovenCity近未來。第二則是介紹豐田汽車的數據造假事件,最後我們來關心日本的資產運用立國方針。
▍自動駕駛WovenCity近未來登場
6月2日全台都在關注一件事——黃仁勳的直播演說。他在演說中提到AI新工業革命、數位人類、虛擬工廠以及機器人的末來趨勢。今天日本TOYOTA也公布了自動駕駛應用場景即將落地計劃。
日本汽車製造大廠 TOYOTA為了進行「量產幸福」的實驗,並以「打磨自動駕駛技術」「驗證使用自動駕駛的服務價值」為目的,邀請各類發明家來測試自動駕駛功能,從而擴大可應用的場景。他們在静岡県裾野市打造一個名為「Woven City」的智慧城市。這座城市大約15個東京巨蛋的面積,第一批將有TOYOTA相關人士約360人入住,未來將招募2000人入住,來進行自動駕駛的測試。
從官網公布的平面圖可以看出,Woven City 由數個4至5層的白色大樓組成,各大樓間設有自動駕駛專用道路。屆時將有搭載TOYOTA自動駕駛系統「e-Palette」的巴士在這些道路上運行,同時還有零售業的自動移動販售服務。
此外,智能城市內設有供行人及個人運輸車的散步道路、類似公園般的長型步道,居民也可以騎著電動滑板移動,小型機器人也可在這裡自由行走。地底下則建構了一個連接地上建築物的自動配送網絡,實現物品的自動化運輸。
Woven City將進行包括通信移動、能源、物流、農業、食品、物聯網(IoT)、健康、教育、娛樂、零售、藝術、金融、保全、智能住宅和辦公室等領域的研究實驗。目前已有ENEOS、日清食品、林內等企業共同參與這些實驗。
看完老黃的演說影片後,我深刻感受到「近未來」世界或許在20至30年,甚至可能在10年內就會實現,我們將進入與機器人共存的時代。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不用生小孩或養寵物,只需找個機器人陪伴就好了。
(Source:自動運転LAB)
▍ 豐田汽車廠數據造假遭停售處份
近年來,日本企業接連爆發造假醜聞,嚴重損害了日本的國家形象。特別是以品質和誠信著稱的豐田集團,旗下的大發工業和豐田自動織機在今年年初被揭發偽造汽車引擎排放測試數據。於是日本國土交通省展開了對汽車製造商及零部件供應商的全面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其他大型汽車製造商也存在偽造檢驗結果的情況,於是日本國土交通省6月3日下令涉事車款立即停止出貨。此次被命令停止銷售的汽車製造大廠有馬自達(Mazda)、豐田(Toyota)、山葉(Yamaha)以及本田(Honda)、鈴木(Suzuki)。
為什麼這些企業會選擇偽造數據呢?日本對於汽車安全及認證有著極為嚴格的法規。在日本量產汽車必須通過始於1951年的日本道路運送車輛法「型式指定」認證。這一認證要求對每款車型或引擎進行剎車、燃油效率等多項性能測試,通過測試後才能獲得「型式指定」認證。獲認證後,同一車型在銷售時便無需逐車檢測。問題就從這裡發生。
通常廠商會認為,只要進行法規規定的測試內容就能通過檢驗。對於謹慎的日本人來說,如果在測試過程中出現問題,則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重新測試,這將導致無法按時交貨。因此,一些廠商選擇自行調整測試內容,以高於認證標準的水準進行測試,確保一旦合格後,產品在對外銷售時不會出現問題。
對於認證機構來說,因缺乏對各家廠商技術細節的充分了解,無法有效判斷測試內容的真實性,只能依賴廠商自行決定測試方法。儘管此次涉事企業聲稱產品在安全性上沒有問題,但事件暴露出現行法規已不再符合現代標準,並且即使通過測試,仍可能在市場上出現問題,因此廠商才會提高測試標準以求自保。
其實這樣的事不僅在汽車業,也是日本整體製造業的通病。之前協助一家跟日本醫療機器單位合作的台灣廠商,也是被日方要求「高品質、低成本、短交期」。下游廠商為了接日本生意,還自己賠錢做樣品,最後無法在交期內提出高品質的樣品,還被嫌的半死,要求好多地方都要再改過,但這已經讓台灣廠商受不了,說不想跟日方合作了。
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汽車業,也是日本整體製造業的通病。此前協助過一家跟日本醫療機器單位合作的台灣廠商,也被日方要求達到「高品質、低成本、短交期」的苛刻標準。為了獲得訂單,台灣廠商甚至賠錢製作樣品,最終因無法在期限內交付高品質樣品,而被嫌的半死還要求進行大量修改,這已經讓台灣廠商受不了,也跟我說不太想跟日方合作了。
維持高品質固然重要,但過度追求品質而忽視相關法規的改進,將會帶來更多問題。法規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以適應現代工業的需求。
(Source:WBS)
▍日本將轉型為資產管理國家?
日本正從製造業大國逐步轉型為觀光大國,現在更提出了以資產運用立國的方針。這是否意味著日本有望成為下一個香港金融中心呢?
目前,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都位於一些國際大都市,如紐約、倫敦、新加坡、上海和首爾等。在亞洲地區具有重要地位的東京,卻因為語言和法規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外資進入日本市場的門檻較高,僅排在第19名,落後於許多亞洲城市。
為了吸引大量海外投資,活絡日本經濟,促進產業發展,日本政府決定在東京、大阪、福岡和札幌設立金融資產運用特區。這些措施旨在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並利用近年來日元貶值的優勢,同時擺脫“失落的30年”。政府積極邀請海外資產管理公司進駐,並提供多項協助措施,包括簡化行政手續、提供英語化服務、協助外國人開設銀行帳戶以及放寬綠能轉型相關法規等。
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活化日本民眾的金融資產,鼓勵將家庭金融資產中約2000兆日元的存款轉化為投資,並推動新NISA制度(少額投資非課稅制度)。這樣,民眾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同時也可減輕高齡化社會中政府年金負擔。換句話說,就是希望民眾能夠自力更生,不再過度依賴政府啦!
然而,目前日本的資產管理公司主要由大型銀行主導,以保守型的ETF被動投資為主。近九成的海外股市投資都是委託外部操作,這表明日本在資產管理方面缺乏專業人才,因此需要大量引進外資。
這個時機點創立金融資產運用特區,也是想搶下從中國流出的資金。礙於日本法規與管制過於保守,日本的高稅率也令外商公司卻步。據說去年岸田首相到紐約演講招商,被聽眾問到這些問題時,他只回覆“歡迎來日本”,“一切手續都可以用英語進行”。。看來有如一般的日本人,只會按表操課,不正視真正的問題。看來只要不鬆綁法規管制,並改善課稅制度的話,對外資金融產業的吸引力實在很有限。
(Source:NHK)
- 本週日本商業大小事:Outlet不再只是血拼中心 | 好市多美食在便利商店 | 央行繼續貨幣寬鬆政策|
- 《本週日本商業大小事》企業沒賺錢為什麼還要降價呢 | 公廁商機博取眼球的廣告藍海 | 渡假村也可以打工交換住宿哦
- 《本週日本商業大小事》中華食堂日高屋人氣原因 | 沖繩將有望成為亞洲夏威夷 | 日本企業選出2023年代表漢字
- 《本週日本商業大小事》 謝絕生客的店 | 可美容又可買菜的便利店健身房| 超乎想像的體驗型福袋
- 《本週日本商業大小事》 日本王子Nepia不再賣嬰兒紙尿布了 | 日本將發展智能隱形眼鏡 | 便利店健身房chocoZAP比超商更利害
- 《本週日本商業大小事》 美金兌日元逼近突破1:150| 愈來愈窮的日本人小確幸 | 無印良品旗鑑店REOPEN的獨家服務